本文目录
蕺菜怎么读拼音
[jí cài] 。
俗称“鱼腥草”,鱼腥草是草本植物,可以长到60厘米的高度,其地下茎上带有茎节,每个茎节上分布有须状根,表皮颜色为白色或者黄白色,带有腥臭味,养殖鱼腥草的过程中,要为其施加氮肥、磷钾肥,并将肥料稀释后使用,促进植株的生长。
鱼腥草的养殖要点
土壤:鱼腥草适合在疏松的沙壤土内生长,土壤黏重、板结就会影响根茎生长,不耐盐碱,不适合在黏土、重黏土、盐碱地种植。
水分:鱼腥草生长期间对水分要求高,应保持土壤湿润,不可太干旱,水分过多的话要及时排水,以防烂根,土壤湿度应保持在70-80%。
稽蕺这两字念什么
稽,多音字,读音[ jī ]与[ qǐ ],蕺[ jí ]
稽,读音[ jī ] ,声母j,韵母z,声调1
1)停留。
2)考核。
3)计较。
稽,读音[ qǐ ] ,声母q,韵母i,声调3
1)〔稽首〕
2)古代一种跪拜礼,叩头到地。
3)道士举一手向人行礼,也称稽首。
稽汉字笔画:
蕺,读音[ jí ] ,声母j,韵母i,声调2
蕺汉字笔画:
蕺菜,也叫鱼腥草。多年生草本植物。茎和叶有腥味,可供药用,嫩茎叶可食。
蕺字怎么读拼音
蕺字读音:jí。
蕺是一个汉字,部首艹,总笔画共15画,意思是菜、鱼腥草。气味:(叶)辛、微温、有小毒。《唐韵》阻立切,音戢。菜名。叶似荞麦,生湿地。《张衡·南都赋》若其园囿,则有蓼蕺蘘荷。又山名。《会稽志》蕺山在府西六里,越王采蕺于此。
鱼腥草(英文名HERBA HOUTTUYNIAE)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,草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(拉丁学名:Houttuynia cordata Thunb)的干燥地上部分。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,除去杂质,晒干。
草药性状:茎呈扁圆柱形,扭曲,长20~35cm,直径0.2~0.3cm;表面棕黄色,具纵棱数条,节明显,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;质脆,易折断。叶互生,叶片卷折皱缩,展平后呈心形,先端渐尖,全缘;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,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;叶柄细长。
鱼腥草味辛,性寒凉,归肺经。能清热解毒、消肿疗疮、利尿除湿、清热止痢、健胃消食,用治实热、热毒、湿邪、疾热为患的肺痈、疮疡肿毒、痔疮便血、脾胃积热等。现代药理实验表明,本品具有抗菌、抗病毒、提高机体免疫力、利尿等作用。
鱼腥草临床应用:
1、痢疾:鱼腥草20克,山楂炭6克,水煎加蜂蜜服。
2、感冒发烧:细叶香茶菜20克,鱼腥草16克,水煎服,或将上药共研细末,煎煮滤液浓缩,并与细末混合压片,每片0.3克,每日3次,每次3~4片,小儿酌减。
3、流行性腮腺炎:新鲜鱼腥草适量,捣烂外敷患处,以胶布包扎固定,每日2次。
4、肺脓疡:鱼腥草30克,桔梗15克,水煎服或研末冲服。也可鲜草洗净炒菜吃,或用鱼腥草50克,桔梗12克,甘草6克,水煎服。
5、急性黄疸性肝炎:鲜鱼腥草180克,白糖30克,水煎服,每日1剂,连服5~10剂。
蕺菜怎么读拼音
蕺菜读法如下:ji cai。
多年生草本植物。茎细长,叶对生,卵形。初夏开花,淡黄色。茎、叶皆有腥味,故又称“鱼腥草”。可入药,有清热、治肺等功用。茎、叶之稚嫩者可供食用。
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菜二·蕺》﹝集解﹞引 苏恭 曰:“蕺菜生溼地山谷阴处,亦能蔓生。叶似荞麦而肥,茎紫赤色。山南、江左人好生食之。 关中 谓之菹菜。”
蕺菜,别名:鱼腥草、狗蝇草、臭菜;多年生草本。蕺菜的分布与生长习性:蕺菜的分布在陕西、甘肃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,以及日本、印度尼西亚爪哇岛。
蕺菜生长习性:阴性植物,怕强光,喜温暖潮湿环境,较耐寒,-15℃可越冬,忌干旱,以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生长最好。
蕺菜的植物形态:蕺菜,多年生草本,高20~80cm,有异味。叶片心形,托叶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状。穗状花序在枝顶端与叶互生,总苞片4枚,白色,花期5~7月。
蒴果卵圆形,顶端开裂,果期7~10月。花小,两性,无花被,雄蕊3,花丝下部与子房合生,子房上位。
以上就是关于蕺怎么读,蕺菜怎么读拼音的全部内容,以及葺怎么读的相关内容,希望能够帮到您。
版权声明:本文来自用户投稿,不代表【子航网】立场,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、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,因客观原因,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,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,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(邮箱:faedoony@foxmail.com)我们将及时处理,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