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
石壕吏拼音版
《石壕吏》拼音版如下图所示:
《石壕吏》是一首叙事诗,叙述诗人在路过石壕村时,耳闻目睹投宿主人家被官吏抓丁的一场悲剧,深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民在战争中妻离子散、家破人亡的深重苦难。石壕,乡村名,唐属河南道陕州陕石县,在今河南陕县东南。
赏析和评价
诗人投宿石壕村时见到了一幕人间惨剧。官吏不是在白天公开征兵,而是在夜幕的掩护下偷偷潜至;也不再按帖选丁,而是不分男女老幼地捉人。
此诗充分揭露了当时官吏的胡作非为。石壕村这户人家的遭遇太惨酷了,诗人无法对跳墙逃走后又悄悄归来的老翁说出什么宽慰的话,诗至“独与老翁别”遂戛然而止,但是“语声绝”而“如闻泣幽咽”,千百年来一直震撼着读者的心灵。
石壕吏的读音是什么
石壕吏 shí háo lì
八上语文杜甫诗三首原文:
望岳(杜甫)
岱宗夫如何?齐鲁青未了.
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.
荡胸生层云,决眦入归鸟.
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.
春望(杜甫)
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.
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.
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.
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.
石壕吏(杜甫)
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.
老翁逾墙走,老妇出门看.
吏呼一何怒,妇啼一何苦!
听妇前致词:三男邺城戍.
一男附书至,二男新战死.
存者且偷生,死者长已矣!
室中更无人,惟有乳下孙.
有孙母未去,出入无完裙.
老妪力虽衰,请从吏夜归,
急应河阳役,犹得备晨炊.
夜久语声绝,如闻泣幽咽.
天明登前途,独与老翁别.
石壕吏读音
石壕吏的读音是“shí háo lì”。
石壕吏这一形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需要,其形象惟妙惟肖,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。在当代社会中,我们也应当不断传承并创新发展这些新文化符号,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升华。
一、石壕吏的含义和出处
1、石壕吏的含义:石壕吏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个形象,通常指的是在边界或军队防线守卫的士兵或官员。这个词汇中“石壕”指防线筑起的石头墙,“吏”指官员或士兵的职位。
2、石壕吏的出处:“石壕吏”的出处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中的一句话: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槁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”
3、此句借用了石壕吏这一形象,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。除了歌咏爱国主义精神外,石壕吏也被部分文学作品刻画成一个个体化的现实形象。例如舒庆春的小说《石壕吏》、张炜执导的电影《石头记》等。
二、石壕吏在文化中的意义
1、反映忠诚精神:石壕吏这一形象通常被用来表现士兵忠诚、坚定的精神面貌。对于当时的社会而言,战争是繁华与衰落的重要分水岭。
2、而石壕吏这一形象作为传统文化中的戍边守卫者,在传达人民需要对国家精神的同时,也反映出现代文学塑造这类形象的从古至今的持续需求。
3、呼唤爱国主义精神:石壕吏可以看成对爱国主义精神的一种强调,这一精神在当今社会也不失为一种永久的道德价值。
4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,特别是民族主义思潮兴盛的年代,石壕吏形象的再现也能够提醒人们秉持正确的敢于献身精神。
5、历史上,有很多著名的石壕吏,其中最为着名的要算春秋时期的淳于。淳于是齐国的石壕吏,但其忠诚精神和忠实效力令人称道。此外,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欧阳修在《赤壁怀古》中也表达了对将士石壕吏的敬意。
《石壕吏》原文拼音
《石壕吏》
暮投石壕(háo)村,有吏(lì)夜捉人。
老翁逾(yú)墙走,老妇出门看。
吏呼一何怒!妇啼(tí)一何苦!
听妇前致词:“三男邺(yè)城戍(shù)。
一男附书至,二男新战死。
存者且偷生,死者长已(yǐ)矣(yǐ)!
室中更(gèng)无人,惟有乳下孙。
有孙母未去,出入无完裙(qún)。
老妪(yù)力虽衰(shuāi 或cuī ),请从吏夜归,
急应河阳役(yì),犹得备晨炊(chuī )。”
夜久语声绝,如闻泣(qì)幽(yōu )咽(yè)。
天明登前途(tú),独与老翁(wēng )别。
花了半小时打出来的O(∩_∩)O哈哈~
以上就是关于石壕吏怎么读,石壕吏拼音版的全部内容,以及吏怎么读的相关内容,希望能够帮到您。
版权声明:本文来自用户投稿,不代表【子航网】立场,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、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,因客观原因,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,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,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(邮箱:faedoony@foxmail.com)我们将及时处理,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