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
郭嵩焘怎么读
guō sōng tāo 。
郭嵩焘(1818年—1891年),男,乳名龄儿,学名先杞,后改名嵩焘。字筠仙,号云仙、筠轩,别号玉池山农、玉池老人,湖南湘阴城西人。晚清官员,湘军创建者之一,中国首位驻外使节。
道光二十七年(1847年)进士,咸丰四年(1854年)至咸丰六年(1856年)佐曾国藩幕。同治元年(1862年),被授为苏松粮储道,旋迁两淮盐运使。
人物生平
郭嵩焘年少时曾就读于湘阴仰高书院,道光十五年(1835年),18岁的郭嵩焘考中秀才,第二年进入著名的岳麓书院读书。强调经世致用、坚忍不拔、不尚玄虚、摒弃浮词是湘学传统,历史悠久的岳麓书院一直是湘学重镇。作为“湖湘子弟”,郭氏本就受湘学影响不浅,而岳麓书院的学习使他受影响更深。但更重要的是,正是在岳麓书院,他与曾国藩、刘蓉等相识,互相切磋学问、砥砺气节,成为志同道合的挚友。当然,他很可能想不到,与曾国藩的结交将影响到自己的命运。他可能更想不到,这批“湖湘子弟”即将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。
郭嵩焘是什么派
郭嵩焘的读音是guō sōng tāo。
郭嵩焘(1818年-1891年),字伯琛,号筠仙,晚号玉池老人。湖南湘阴人。1847年中进士,1853年,随曾国藩组建湘勇。
1856年任南书房行走,1863年署理广东巡抚,1875年初任福建按察使。1877年起,任清政府驻英法公使。1878年8月被清政府召回,从此闲居。1891年病逝。他是中国第一位驻外外交官。
个人作品
1、著作
郭嵩焘一生著述颇多,主要有《养知书屋遗集》、《史记札记》、《礼记质疑》、《中庸质疑》、《使西记程》、《郭侍郎奏疏》、《养知书屋文集》、《郭嵩焘日记》等,对后人影响极大。
2、诗作
《挽曾国藩》、《戏书小像》、《咸丰九年献县旅邸题壁》、《同治五年端午》、《悼亡儿刚基》、《思念亡友刘蓉》、《光绪十四年三月十日夜赋诗》、《光绪十七年元旦赋诗》、《枕上作二首》。
左边一个各右边一个隹读音是
左边一个“各”,右边是一个“佳”是雒字,读[luò] 。
一、拼音:
luò
二、释义:
1、古书上指白鬣的黑马。
2、古同“烙”,烙印。
3、姓。
三、笔画:
14画
四、部首:
佳部
五、组词:
1、合雒
拼音:hé luò
释义:十纪之一。
出处:《广雅·释天》:“天地辟设,人皇以来,至鲁哀公十有四年,积二百七十六万岁,分为十纪,曰:九头、五龙、摄提、合雒、连通、序命、循蜚、因提、禅通、疏讫。”
2、伊雒
拼音:yī luò
释义:见“伊洛”。
出处:《左传·僖二十一年》伊雒之戎。
3、雒常
拼音:luò cháng
释义:古代神话中的树名。
出处:《山海经·海外西经》:“肃慎之国在白民北,有树名曰雄常。”袁珂校注引郭璞曰:“雄,或作雒。”
4、雒棠
拼音:luò táng
释义:山名。古代传说是太阳所入之山。
出处:《淮南子·墬形训》:“雒棠、武人,在西北陬。”刘文典集解:“皆日所入之山名也。”
5、雒民
拼音:luò mín
释义:指古时垦食雒田的交趾人。
出处: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叶榆河》:“《交州外域记》曰:‘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……民垦食其田,因名为雒民。’”参见“雒田”。
郭嵩焘取得功绩的原因
1、郭嵩焘的读音是guō sōng tāo。
2、郭嵩焘(1818年—1891年),学名先杞,后改名嵩焘。号云仙、筠轩,别号玉池山农、玉池老人,湖南湘阴城西人。晚清官员,湘军创建者之一,中国首位驻外使节。
3、道光二十七年(1847年)进士,咸丰四年(1854年)至咸丰六年(1856年)佐曾国藩幕。光绪元年(1875年),经军机大臣文祥举荐进入总理衙门,不久出任驻英公使,光绪四年(1878年)兼任驻法使臣,次年迫于压力称病辞归。光绪十七年(1891年)病逝,终年73岁。
以上就是关于郭嵩焘怎么读,郭嵩焘怎么读的全部内容,以及焘怎么读的相关内容,希望能够帮到您。
版权声明:本文来自用户投稿,不代表【子航网】立场,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、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,因客观原因,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,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,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(邮箱:faedoony@foxmail.com)我们将及时处理,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。